
一块电表,照出深圳企业的生存困境大通速配,也照出监管缺位的尴尬,更照出深圳营商环境的恶化……

一家名为“问止中医”的企业——实为中型医疗企业,还是深圳市宝安区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自行安装电表后惊讶地发现,供电局收费1.01元/度,园区却收1.75元/度并违规叠加费用。
仅2024年12月就被多收取19510千瓦时电量。更令人震惊的是,两年间该企业累计被多收电费高达130余万元。
这家本应受重点保护的重点招商项目都难逃“电霸”宰割,普通中小企业的处境可想而知。而更令人困惑的是,监管部门的立案却迟迟不见后续行动,仿佛一纸空文。
01 维权无门:从“不予立案”到“立而不查”
受害企业的维权过程充满坎坷与艰辛。最初,深圳市监宝安监管局竟作出“不存在违法行为,不予立案”的决定。

该局曾提出一系列理由为园区开脱:如“租户未实现抄表到户”“工商业用电不属于政府定价范围”“园区变压器等设备维护需要成本”等。
这些理由完全站不住脚。深圳市发改委明确回应:“电价目录取消,不影响‘转供电环节不允许任何加价’的原则”。
相关文件规定大通速配,转供电相关公用设施用电及损耗应通过租金、物业费等方式解决,不得另行加收电费。
在媒体持续关注和受害企业的不懈努力下,直到2025年8月22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才终于对裕兴科技工业园涉嫌违反《电力法》的行为进行“口头立案”,时至今日,市监局既不给问止中医任何书面立案通知,又不对裕兴工业园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查处,完全是在“应付差事”一般!
问止中医曾多次向市监部门反映裕兴工业园加价多收电费的严重现象,长达一年之久,不仅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查处行动,而且总是在“和稀泥”;明知裕兴公司频繁变更股东和大量减资,企图“跑路”,却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放任其违法行为。这是典型的“不作为”和恶化营商环境…….
02 “电霸”横行:转供电乱象与监管的“不作为”
裕兴科技工业园的转供电行为,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四十四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电费中加收其他费用”的规定。
深圳市发改委对此有明确认定:只要企业的电费不是直接交给供电局都属于转供电,转供电环节不允许任何加价。
然而,该园区不仅加价,还通过虚增用电量等方式变本加厉。2024年12月,企业自身电表显示用电量为27250千瓦时,园区却收取46760千瓦时,超收电量高达19510千瓦时。
这种违规行为并非个例。深圳拥有超过3000个工业园区、4500栋写字楼,大部分企业通过园区、物业公司转供电。“电霸”现象比比皆是,无处不在!

裕兴科技工业园内约有80家企业入驻,问止中医多次申请园区公开电费数据,却屡遭拒绝。问止中医方面估算,这么多年以来,园区累计多收电费或超过一个亿,数额特别巨大,此次曝光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深圳市监部门深入调查大通速配,给广大受害企业一个交代。
03 维权艰辛:监管缺位与企业的无奈自救
问止中医企业法人崔先生表示,自行安装电表实属无奈之举。按深圳市电业局规定,园区要有总电表,每家入驻的企业还要有分电表,每个月都必须公示电费总量和各家的分量,但是园区从未公示过。

供电局向裕兴科技工业园实际收取的电价1.01元/千瓦时,园区还要附加10%的损耗和14%的其他杂费,最后实交是按照1.75元/千瓦时的标准收取的。
经企业自行测算,仅2022年7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园区通过虚增用电量、违规叠加费用等方式,累计超收其电费130多万元。
不仅电费多收了,园区还擅自将水费收费标准提高到8元每吨,远超深圳工商业水费收取标准。
04 执法困局:“立而不查”背后的深层原因
问止中医多次与裕兴科技工业园协商解决水电费争议未果,分别向全国12315平台、广东省发改委、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举报,要求对裕兴科技违法多收电费的行为立案调查,并责令裕兴科技依法退回多收的电费。
从问止中医向市监局投诉,希望对裕兴公司多收巨额电费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至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依然没有讨到任何“说法”,裕兴工业园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任何查处,企业始终无处申冤。
市监部门为何“立而不查”,究竟害怕什么?阻力在哪里?
05 政策与现实:深圳营商环境的巨大鸿沟
深圳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2025年3月还发布了《深圳市2025年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提出构建“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方案特别强调要“更好满足企业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然而,当企业连最基本的用电成本都被非法操纵时,这些人才政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同样,深圳力推的“园区贷2.0”旨在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无抵押、低利率的信贷支持。但园区本身若利用垄断地位违法加价,任何金融创新都将事倍功半。
深圳早已认识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2025年3月发布的《深圳市2025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明确要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但对于违法行为,必须严厉追责。园区多收水电费不仅是违法行为,在民法上也构成不当得利,应当退回。唯有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才能形成有效震慑。

深圳拥有超过260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比重超99%,产值约占全市GDP的50%。深圳有超过3000多个工业园区,若按裕兴工业园的加价收费模式,累计多收电费可能超千亿。
政策红利固然重要,但对企业权益的切实保护才是营商环境的基石。当一家重点招商引资企业都难逃电费盘剥,那些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的处境更令人忧心。长此下去,深圳的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营商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涨8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